牛奶酸奶生产线是一套将原料奶转化为成品酸奶的系统化流程,涉及多个关键环节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、品质和口感。以下是详细的工艺流程步骤:
1.原料验收与预处理
首先对进厂的原奶进行严格检验,包括感官指标(颜色、气味)、理化参数(脂肪含量、蛋白质比例)及微生物检测,剔除不合格批次。合格的鲜奶需经过滤去除杂质如毛发或草屑,随后进入标准化调配阶段——通过添加脱脂乳粉或浓缩乳调整成分至目标比例,使每批原料的基础营养素保持一致。此过程还需均质化处理,利用高压设备打破脂肪球结构,防止分层并提升细腻度。
为消除有害菌并延长保质期,原料会经历超高温瞬时灭菌(UHT)。通常采用135℃以上的高温短时间加热,既能有效杀灭大肠杆菌等致病菌,又能最大限度保留乳清蛋白活性。部分高*产品线可能选用巴氏杀菌法,在较低温度下缓慢处理以保留更多天然风味物质。
3.接种发酵剂
冷却后的奶液转入无菌发酵罐,精准计量添加特定菌种混合物(常见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组合)。这些益生菌负责后续的乳酸转化过程,其活力直接影响成品酸度与凝乳效果。接种环境需维持恒定湿度与氧气浓度,避免杂菌污染干扰发酵进程。
4.牛奶酸奶生产线控温发酵培养
发酵环节是核心工艺之一。将接种完成的物料置于恒温培养室中静置数小时,期间监控系统实时追踪pH值下降曲线及黏度变化。当乳糖逐步分解为乳酸时,体系逐渐形成细密网状结构,此时终止发酵并通过缓释压力排出代谢副产物二氧化碳。不同风味需求可通过调节发酵时长实现差异化质地控制。
5.冷却破乳定型
完成发酵的凝乳需快速降温至冷藏温度以停止生物反应,同时配合轻柔搅拌破坏凝胶网络,使组织恢复流动性便于灌装。这一阶段的温度梯度管理至关重要,过快降温可能导致收缩裂隙影响外观完整性。
6.添加辅料混合
根据产品配方加入果粒、谷物、糖浆或其他功能性成分。高速分散装置确保固体颗粒均匀悬浮于基质中,避免沉降分层现象。对于含果肉较多的果味酸奶,还需额外配置在线均质机进一步细化纤维组织。
7.牛奶酸奶生产线无菌灌装封口
采用全自动充填机在正压环境下完成定量分装,配合氮气置换技术减少顶隙残留氧气含量。杯装产品多使用铝箔复合膜密封,瓶装则依赖旋盖工艺实现双重防护。整个灌装区域实施层流净化保护,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二次污染。
8.冷链储运配送
成品入库前抽样做微生物限度测试及感官评定,合格品立即转入2-6℃冷库待命发货。运输全程配备GPS温控记录仪,确保从工厂到商超货架始终处于冷链断链风险可控范围内。终端展示柜同样设置独立制冷机组维持销售环境的低温状态。
